清华产业风采丨相约故宫共论“历史城市保护与复兴”:2018清华同衡学术周

发布时间:2018-05-31 15:07    人浏览   作者: 时间:2018-05-31 15:07  人浏览  作者: 返回列表

1.png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于5月21日盛大开幕。学术周以“空间·空间·空间”为主题,继首日的巅峰讲坛和自由论坛之后,还有持续5天的14场专题分论坛,围绕多个细分议题,邀请城乡规划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

 

5月26日,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历史城市保护与复兴”分论坛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办。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晓东首先作为致辞嘉宾发言,他指出,做好历史城市更新与复兴工作,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指导、支持和投入,也需要自下而上专业细致的工作;需要历史、地理、人文、考古、社会学、规划设计等多专业的综合技术支撑,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的共同努力。


2.png

王晓东,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王院长强调: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复兴,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关系到中国城镇化与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彰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做好历史城市的保护和复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表示,历史城市的保护和复兴一直是清华同衡学术研究和实践的主战场,清华同衡愿意同致力于历史城市保护与复兴领域的各方力量进行广泛交流、通力合作,共同为我国的历史城市保护与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王院长对故宫博物院为活动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了由衷感谢。他认为,在故宫博物院这个具有厚重历史文化仪式感的场所共议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复兴,必将为城乡规划领域和遗产保护领域留下具有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3.png


 主题报告 第一场 

01

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

冯乃恩

故宫博物院 副院长 

4.png

冯乃恩先生表示,故宫博物院拥有占全国42%的珍贵文物,其藏品、建筑和空间中无处不体现“和谐大同”的文化气质;它不仅是历史遗存的聚集空间,同时还是皇城贵族们亲近的生活空间。他指出,故宫博物院一向秉持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协调性“三性合一”的原则,在保护工作中注重文化遗产的延续,构建保护与修复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并以文化遗产的视角,在建筑群落、文物本体以及整体空间环境三个层面开展精细化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还进一步以鲜活的实践案例为我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如何通过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保护文物、传承遗产,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以多种形式的推广与普及,对故宫博物院进一步推动保护理念起到的重要作用。


02

雄安新区的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

张立方

河北省文物局 局长 

5.png

张立方先生分别从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利用两个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2017年4月1日以来,中央公布设立雄安新区后,河北省文物局开展的一系列新区文物保护工作。


首先,在文物普查方面,根据中央要求和国家文物局的部署,河北省文物局于2017年5~12月组织联合考古队,对新区全域进行了全面普查。借助航拍、激光雷达等现代化工作手段,确认不可移动文物263处,形成了新区文物调查的专题报告,构建了四个级别的保护体系,搭建了新区考古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并对每处勘探都进行了信息化管理。


其次,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雄安充分落实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河北省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要求,改变文物被动保护的局面,将文物作为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以史前文明的展示为重点,将新区5000年以来的连续历史进行全面展示,力求做到文物展示利用与新区空间规划紧密结合。与此同时,雄安新区还进一步确立“四片、两线、多点”的空间布局,并针对各文物片区、遗址类文物点、古建筑类文物点、城墙类遗址等提出了相对应的展示利用策略。


03

历史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未来的

探讨——在济南和北京的实践

阎 照

清华同衡遗产中心 历史文化名城所副所长 

6.png

阎照女士在报告中指出,历史片区往往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最集聚,但也是矛盾最突出、欠账最多的区域,在当今社会保护共识已普遍形成的新形势下,历史片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明确“一个前提”,把握“两个核心手段”,形成“五个重要抓手”。


“一个前提” 是“以整体保护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全面盘点片区文化与空间资源,形成整体保护的资源管控体系。“两个核心手段”是“恢复性修建”,整理形成片区清晰的街巷及院落格局;“回归人、房、地的合理关系”,保障居民基本的住房空间与条件。“五个重要抓手”是“文化提升+功能提升+环境提升+居住条件提升+社会治理提升”。


阎照女士还结合清华同衡遗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所近几年在北京及济南的项目实践,全面解读了两个城市历史片区典型的社会画像及现状人、房、地关系;城市现行的多种疏解方式、手段及其利弊;历史片区资源盘点和保护管控方法;以及促进历史片区文化、功能、环境、居住条件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具体工作思路,对历史片区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未来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设想。


04

杭州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高小辉

杭州市运河综合开发建设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长

7.png

高小辉先生详细的介绍了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该工程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从遗产的保护利用、以遗产带动新区建设,以及落实国家战略三个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遗产的保护利用层面,杭州市政府首先成立运河集团,形成了“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其次,坚持“保护利用两手抓”,从“理、用、展、产”四个方面构建遗产的综合保护利用体系。

在遗产带动新区发展层面,规划方案以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主动对接城市发展战略;从公共空间营造、水系展示利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三个角度丰富新区文化底蕴,实现“老城区保护与利用”向“新城区保护与开发”的转变。


在国家战略的落实与延续层面,杭州以运河二通道建设为契机,结合老城保护和新城保护开发,形成了长达39公里的“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历史文旅体验、经济发展融合”的“四带合一”的综合整治样板段。


05

现实困境下历史城区的魅力重塑

徐慧君

清华同衡遗产中心 历史城市保护发展研究一所 所长

8.png

徐慧君女士针对我国多数历史城区内遗产片段化的现实困境,以清华同衡遗产中心在正定和昆明两地的实践为例,分享了在整体塑造历史城区价值特色方面的经验。


她介绍到,正定的特点是文物资源价值高但城市整体的环境品质欠佳,需要走出“大力打造、复建、包装”的误区,在认识整体格局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挖掘、充实文化内涵,提高民生水平、提升整体环境品质上。使历史城区的整体价值得以提高。


而昆明历史城区面对当前高强度建设的现状,可通过现城垣、理轴线,通山水、保视廊,塑街巷、串系统,立标识、广传播这几方面的工作,助力历史城区整体的魅力重塑。


她最后补充道,历史城区是城市文化的发生器,要整体的、系统性的看待城市遗产。对于整体历史风貌已不存的历史城区,更应紧抓“格局”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挖掘充实文化内涵,探索现实可行的实施路径,逐步实现历史城市文化特色的整体凸显。


06

历史街区复兴的

中国模式与实施路径

贾 蓉

城市更新跨界策展人/ 创新实践者

大栅栏更新计划发起人

9.png

贾蓉女士以大栅栏杨梅竹斜街为例,探讨了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中国模式和实施路径。她强调,老街区的保护与复兴应形成“不可复制”的遗产价值观她紧接着介绍了大栅栏城市更新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有机更新”和“微改造”两种模式的灵活应用案例,并指出这种老街区的更新机制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的,是对各方利益的平衡和满足。这种机制具有不可复制性,应根据不同的街区特点和资源禀赋,做出相应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屋的产权特点。


与此同时,她还以大栅栏领航员项目为例,进一步介绍了杨梅竹斜街的业态功能策划及结构调整的相关经验。在发言的最后,贾蓉女士强调了对街区文化挖掘的重要性她指出,每个街区都需要有与众不同的魅力,要注重挖掘本地人的发展潜力,讲本地人的故事,引导本地人展现历史形成的最真实的生活方式。


 主题报告 第二场 

01

上海城市保护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张 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张松先生在回顾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将上海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重点的转变概括为:由保护城市到保护街区,由保护建筑到保护风貌;由物质层面的保护到非物质层面的转变他指出,相较于北京,上海市的登陆文物以近现代史迹及建筑为主,这些不可以动文物的保护亟待资金的投入和社会的参与。


与此同时,他还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城市保护所面临的挑战:1)保护中是开发优先还是保护优先;2)保护中的城市有机更新与住房改善;3)依法保护和有效保护; 4)积极保护和文化复兴。


02

深圳大鹏所城的加减法

李迎春

深圳华侨城鹏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0.png

李迎春先生以深圳大鹏所城为例,详细介绍了深圳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的实践。他指出,大鹏所城以“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文化+互联网+金融”两大发展战略为指导,提出了“文化引领,文态、形态、业态、生态”“四态合一”的总体策略。同时,践行“合作+共享”的模式,以成立公司让居民集体入股的方式,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与街区经济水平得到同步提升。


他进一步补充道,在改造工程方面,大鹏所城遵守“严格保护、谨慎修复、合理利用”的“减法”原则,在保护城内历史遗存和历史建筑的基础上,从“产品、业态、景观、活动”四个层面,构建完备的文化展示体系,使文化不只是旅游的装饰和点缀,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产品结构的根与魂。


03

磨炼与探索——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活化保护的实施

李 婷

清华同衡遗产中心历史城市保护发展研究二所 所长 

11.png

李婷女士的发言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传统风貌区,及传统村镇中的传统建筑集中区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她主要针对规划编制难的问题,以及规划落实难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回答。


她首先归纳了规划编制层面技术路线的创新与探索经验,包括对近现代建筑遗存的认定,对全面历史信息的记录方法,以及社会学工作方法的引入等。


其次,在规划落地的具体模式层面,她分享了街区图则管控体系、软件辅助管理方案、规划师全程跟踪服务制度、以及规划设计及施工工程总包的相关经验。


最后,李婷女士还补充分享了他们在工程设计、工程实施以及实施后管理等阶段的规划落地要点。


04

城市遗产的另类个案

朱起鹏

北京神奇建筑研究室 设计主持人

12.png

朱起鹏先生介绍了位于北京旧城核心区域的宏恩观几十年来的变迁历程。他认为,这是一个多阶层“共构”的有趣个案。在这个案例中,建筑形态本身也是社会形态的反应,多阶层的“共享”实现了建筑空间价值的最大化和功能的混合;整个空间是多阶层在无意识状态下“共谋”的结果,这使得每个时期的建设干预都成为特殊的历史遗产,并作为下一变化周期的基础条件。


他进一步指出,历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与遗产的互动本身构成了城市历史遗产的重要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保持各个时期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要尽可能保障遗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维持并鼓励其与城市之间持续发生互动关系。


05

街区实施后评估

张 捷

清华同衡遗产中心研究室主任

13.png

张捷先生通过对晋江五店市项目的全过程回顾,结合对两次历史文化名城评估的比较分析,提出如下反思:规划设计与施工环节的工作对于街区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影响固然重要,而之后的运营维护、动态管理、公众参与等阶段,也是街区生活延续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因而他们现阶段把研究的重点落在对街区保护规划的实施后评估和运维两个角度。


基于上述背景,清华同衡遗产中心研究室整合了四个相关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分阶段为街区保护规划实施后评估和其智慧化运维提供技术支撑。首先,构建“街区经济社会再发展”评估模型,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从活力塑造的角度,对全国50条历史文化名街开展相关评估。其次,从保护与利用模式层面,整合传统数据分析与新数据分析方法,针对浙江省47个省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开展全面评估。最后,通过对诸如河坊街这样的个案开展可视化决策系统的设计初探,推动街区形成有针对性的“监管、分析、决策”一体化的实施后评估智能系统。


在学术周专场活动的最后,清华同衡遗产中心主任霍晓卫,对到场嘉宾的精彩分享再次表示了感谢。他指出,论坛所分享的案例是大量实践项目的“冰山一角”。我们非常荣幸地欢聚在紫禁城这样一个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来深入探讨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复兴问题,虽然历史城市要在变化的过程中进行保护和管理的观点已经被学界普遍认可,但具体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还需要我们的共同探索与发现!




上级单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清控人居控股集团

协作单位:清华同衡规划院 清华建筑设计院 清尚集团 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华清安地 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 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


2018-2018 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0971号-1

  • 首页
  • 电话